迈上年产销3000万辆新台阶 中国汽车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1-19 10:44:2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新赛道上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跃上新台阶。从传统车企的转型到合资品牌的收缩,再到新能源汽车迅猛增长……在纷繁复杂的剧烈变革中展望2024年,汽车强国之路的前方还有哪些期待与思考?

  从销量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雄踞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业在整车制造、底盘悬架、车身控制、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的突破。

  从智能底盘挑战“香槟塔”到汽车原地跳舞,从飞行汽车到无人驾驶,从“一杯咖啡满电”的快充到高安全性的“弹匣电池”,近年来各大车企发布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中国汽车正以越来越强的技术能力走向全球汽车业的舞台中央。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认为,从全球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主导地位稳固,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发展上,有利于中国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比如,新一代的电动汽车,最新的车型基本都在中国率先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车相关技术,也往往是在中国推出的产品中率先应用。这两个“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巩固前期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7月,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大众汽车不仅向小鹏汽车增资7亿美元,还将通过交易获得小鹏汽车包括智能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等在内的电动平台技术。不同于燃油汽车时代外国企业向中国车企单向输出技术的合作模式,这一次是“年轻的”小鹏汽车向国际老牌车企提供独有的技术。这一交易被视为中国电动汽车崛起扭转汽车行业格局的标志性事件,引发全球关注。

  “在与大众汽车负责人的一次会谈中,他告诉我小鹏汽车有几个零件的成本没有控制好,这让我很吃惊。可见他们把我们的车拆开来连每个零件都研究透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在选择与小鹏汽车合作前,大众汽车几乎把中国有价值的企业和技术都研究了一遍,这是一次双方都深思熟虑的战略合作。

  在业界看来,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给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注入越来越多的力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中国车企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的一些优势技术和创新能力,给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平等、双向合作带来很好的契机,这将推动中国车企更好地发展、更深刻地改写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正在从销量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并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说。

  盈利能力比拼将成竞争重点

  “未来三年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会。三年后可能进入下一轮,比如四强战。前三年不死,后面就是全球化,可能会产生多家万亿元以上的汽车巨无霸。”何小鹏说。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近些年最惨烈的淘汰赛。广汽三菱重组、上汽安亭一厂关停,多家合资品牌败退收缩;威马汽车倒闭、高合汽车陷入停工停产风波,新能源汽车也在上演“生死大戏”。

  随着传统主流车企转型速度加快、跨国车企入局力度加大,新赛道竞争更加多元、更加激烈。王侠认为,新赛道已经变得异常拥挤,降价潮开始惨烈上演。在国内主流车企和合资车企、跨国车企都全力进军新赛道的同时,造车新势力排名开始大洗牌,不少车企遭遇停产甚至倒闭,淘汰赛加速上演。

  当前我国新能源车企普遍存在的亏损问题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专家认为,盈利能力的比拼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较量将逐渐成为竞争的重点,新能源汽车得市不得利、智能驾驶不知如何赚钱的局面必须被扭转。

  崔东树说,缺少稳定现金流的企业难以可持续增长。目前传统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日益走强,并走出像广汽埃安、长安汽车等强势企业。除头部企业之外,新能源汽车仍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亏损卖车则规模难以持续扩大。

  华为、小米等一些重量级选手的“跨界”入场则让汽车业的淘汰赛更加复杂。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毫无疑问属于国内第一梯队,被称为“2023年自动驾驶赛道的一条鲶鱼”。2023年12月,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交付新车24468辆,环比增长29.96%,2023年全年累计交付94380辆,此外华为还与奇瑞、江淮、北汽等超过10家车企开展了合作。

  海外市场则可能成为决定新能源汽车企业未来的另一重要筹码。2023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我国汽车出口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近两年,我国汽车企业大举出海,广汽埃安、比亚迪、哪吒和长安汽车都在东南亚地区建厂。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说,广汽埃安实现全球化的战略正在加速,目前泰国将作为东南亚的首站,以此辐射整个东南亚以及全球核心市场,未来将加快在欧洲、南美、北美市场,特别是中东、非洲市场的布局。

  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看来,“汽车出海”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外贸经济实现增量的重要抓手,建议加大对汽车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汽车企业进一步抢抓汽车出口发展机遇,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将汽车国际化作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

  新能源汽车何时取代燃油车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5%,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还有多远?

  业界一些观点认为,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0到1%用了10年,从1%到15%用了4年,而从15%到30%仅用了2年,并且只用1年零5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第二个1000万辆的产量突破,截至目前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发展态势。从国际上看,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不屑一顾”的大众汽车等燃油汽车巨头已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押注氢能源路线的日本车企也在加大力度与广汽集团等中国汽车企业合作,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虽然电池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方面都有大幅的提升,但从根本上看,当前主流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仍只有汽油的几十分之一。新能源汽车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后与燃油汽车长期共存。

  能源补给系统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冯兴亚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进入市场驱动阶段,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之际,在应用环节暴露出诸多问题,充电慢、换电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继续优化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强化公共设施建设;丰富充换电补贴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充换电数字治理水平,提高行政效率。

  崔东树说,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23年1月到11月,我国公用充电桩增长了89万个,公桩保有量同比增速达到50%;随车私桩较2022年底增长242万个,私桩保有量同比增速达71%。“但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提升。”

  受访专家认为,除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在能源补给系统上达到甚至超越燃油车的方便、快捷和完善,方才可言“取代”二字。(记者 吴涛)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